[ 會員登入 ][ 註冊 ][ 忘記密碼]
產品搜尋
  " 出版合作 "

 


瀏覽紀錄:





 
產品名稱:  英文藝術歌曲精選(1)
產品編號:  FM8305
作者:   康美鳳 編選‧譯詞 出版社:  世界文物
定價:  180 出版日期:   2003/10/29
網路價:  153 企業、鑽石會員價請登入查價
VIP價:  153 元   

標籤:
世界文物 歌唱 
 

【 內 容 簡 介 】


 

本集收錄七位名家作品:

  • 道蘭(John Dowland)
  • 海頓(Joseph Haydn)
  • 薩利文(Arthur Sullivan)
  • 帕里(Hubert Parry)
  • 史丹福(Charles Villiers Stanford)
  • 艾爾加(Edward Elgar)
  • 格尼(Ivor Gurney) 

    英國歌樂,其實我們並不陌生──中、英交往糾葛將近兩個世紀,在文化早期的碰撞中,消蝕了不少隔閡,增長了許多融合。晚清基督新教在華日漸普遍,牧師詩人劉廷芳採用了大量英倫三島的歌謠曲調,填上讚美上帝的歌詞在教堂傳唱,當信徒打開「普天頌讚」引吭高歌「信徒精神」時,那更是英國樂壇巨擘薩利文所作的進行曲…… 

    英國詩人與樂人輩出,江山代有才人,歌樂作品比起歐洲諸國雖稱不上豐碩,但因語文聲韻所衍生的調式特徵,神韻獨具,更能貼近國人崇尚典雅細緻的習性,一如茶葉和瓷器在彼邦普受喜愛。《英文藝術歌曲精選》中收錄的英國精美歌樂,非常值得我們細心詮釋、專心品味,領會不同的語文所造就的無上趣味。

     

 
 

目 錄

前言(申學庸) 

編者的話(康美鳳) 

歌詞對譯(康美鳳) 

約翰‧道蘭/John Dowland (1563-1626) 

01. 請愛再蒞臨〔Come Again, Sweet Love Doth Now Invite (from "First Book of Airs")〕 

02. 別再哭泣,悲傷之泉〔Weep You No More, Sad Fountains (from "Third Book of Airs")〕 

03. 悲傷,留步〔Sorrow, Stay (from "Second Book of Airs")〕 

約瑟夫‧海頓/Joseph Haydn (1732-1809) 

04. 美人魚之歌〔The Mermaids Song (from "VI Original Canzonettas" I, No.1)〕 

05. 她從不吐露愛意〔She Never Told Her Love (from "VI Original Canzonettas" II, No.4)〕 

06. 甜美的痛苦〔Pleasing Pains (from "VI Original Canzonettas" I, No.6)〕 

阿瑟‧薩利文/Arthur Sullivan (1842-1900) 

07. 楊柳之歌〔The Willow Song (from "Five Shakespeare Songs", No.4)〕 

08. 奧菲斯和他的魯特琴〔Orpheus with His Lute (from "Five Shakespeare Songs", No.1)〕 

休伯特‧帕里/Hubert Parry (1848-1918) 

09. 高貴的梅西〔Proud Maisie (from "English Lyrics Set 5", No.2)〕 

10. 阿密達的花園〔Armida's Garden (from "English Lyrics Set 9", No.5)〕 

11. 我的心如同歌唱之鳥〔My Heart Is Like a Singing Bird (from "English Lyrics Set 10", No.1)〕 

12. 由城市窗口〔From a City Window (from "English Lyrics Set 10", No.5)〕 

13. 賣夢者〔Dream Pedlary (from "English Lyrics Set 12", No.5)〕 

查爾斯‧維利爾斯‧史丹福/Charles Villiers Stanford (1852-1924) 

14. 連日雨〔The Rain It Raineth Every Day (from "The Clown's Songs", Op.65, No.3)〕 

15. 催眠曲〔Lullaby (from "Six Songs", Op.19, No.2)〕 

16. 德瑞克的鼓〔Drake's Drum (from "Songs of the Sea", Op.91, No.1)〕 

愛德華‧艾爾加/Edward Elgar (1857-1934) 

17. 說吧,音樂〔Speak, Music (from "Two Songs", Op.41, No.2)〕 

18. 珊瑚之鄉〔Where Corals Lie (from "Sea Pictures", Op.37, No.4)〕 

19. 暮色〔Twilight (from "Song Cycle", Op.59, No.3)〕 

艾弗‧格尼/Ivor Gurney (1890-1937) 

20. 天堂之綢〔The Cloths of Heaven〕 

21. 睡〔Sleep (from "Five Elizabethan Songs", No.4)〕 

22. 春〔Spring (from "Five Elizabethan Songs", No.5)〕 

23. 莎莉花園旁〔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24. 犁田歌〔I Will Go with My Father A-Ploughing〕
 
 

編者■康美鳳 博士 
DR. MEI-FUNG KANG 

康美鳳博士成長於音樂家庭,高中時期即代表台北市參加全省歌唱比賽獲勝。文化大學音樂系畢業後即赴美深造,取得美國天主教大學的聲樂演唱碩士及哥倫比亞大學的音樂與音樂教育博士學位。先後追隨張寶雲、江心美、申學庸、Katherine Hansel、Euphemia Giannini Gregory、Berenice Bramson及Antonia Lavanne等學習聲樂。 

曾於北美洲各大城市舉行獨唱會,包括紐約市、費城、華盛頓、溫哥華及紐約威郡等。《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的樂評曾指出:「康美鳳是一位音質動人並確有音樂修養的女高音(a soprano with a voice of appealing quality and sure musicianship)。」旅居美國二十五年後,康美鳳博士於1996年返台。返國後多次參加聲樂家協會主辦的「當代中國作曲家作品展」,並於國家演奏廳舉行英美藝術歌曲獨唱會。 

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在返台前,康美鳳博士曾擔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的聲樂教師,亦為紐約州聖心中、小學的音樂課及合唱老師以及紐約數個成人合唱團的指揮與聲樂指導;她的聲樂學生曾多次贏得威郡及紐約州獎。目前任教於東海大學音樂系、研究所以及實踐大學音樂系。
 
 


前 言 

很高興看到美鳳以她深耕廣植、恆毅不輟的治學精神,花了不少心血,出版了這兩冊「英文藝術歌曲精選」,彌補了台灣樂壇大家最熟悉的外文精緻歌集仍付之闕如的遺憾,她做了一件文化功德。 

關於英國歌樂,其實我們應不陌生,只是台灣一隅睽違而已;追溯歷史風雲,中、英交往糾葛將近兩個世紀,在文化早期的碰撞中,經過歲月的磋磨,也消蝕了不少隔閡,增長了許多融合。以「學堂樂歌」為例,當李白的「清平調」變成嘹麗的歌聲時,旋律就是英格蘭民歌「伊人的微笑」;晚清基督新教在華日漸普遍,我國牧師詩人劉廷芳採用了大量英倫三島的歌謠曲調,填上讚美上帝的歌詞在教堂傳唱,當信徒打開「普天頌讚」引吭高歌「信徒精神」時,那更是英國樂壇巨擘薩利文所作的進行曲……。 

因為詩歌文化的璀璨,無礙於三島民性的迥異,反而增添了音樂文化的多彩,歌山樂海、風華萬千,就連十世紀丹麥海盜入侵,放火燒了木造的「倫敦橋」,都會變成媽媽催孩子睡覺的「倫敦橋塌了」兒歌。英格蘭的優雅、蘇格蘭的歡愉、愛爾蘭的抒情,這些不同風格的歌曲,透過我國詩人的生花妙筆,締造了中、英詩與樂化合而成的新時代樂歌,曾經伴過我的童年少年。 

正如美鳳在「編者的話」中所言,英國詩人與樂人輩出,江山代有才人,歌樂作品比起歐洲諸國雖稱不上豐碩,但因語文聲韻所衍生的調式特徵,神韻獨具,更能貼近國人崇尚典雅細緻的習性,一如茶葉和瓷器在彼邦普受喜歡。如今本集這些精美的歌樂,非常值得我們細心詮釋、專心品味,管領不同的語文所造就的趣味;關於後者,美鳳在本集中將英語聲韻也做了扼要詮釋和提示,她非但有心,而且細心,殊為難得。 

申學庸 
2003年9月
 

(申學庸教授曾任「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首任音樂科主任」、「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兼首任音樂系主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現任「中華民國聲樂家協會名譽理事長」、「雲門舞集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
編者的話 

英文雖然是「世界語言」,但是用英文演唱藝術歌曲或歌劇,卻不是目前懂英文的台灣學子所熟悉的。要做一位現代的完全歌者,用英文演唱已經成為必備的技能之一,而英文歌譜在台灣卻是相當缺乏的。 

有鑑於此,編者精選了幾十首重要的英文藝術歌曲,編輯成兩冊曲集,希望能為台灣歌者提供教學或學習可用的英文演唱曲目,除了特別註明的歌曲之外,均以原調呈現。編者並以個人的經驗提供了歌詞對譯及一些換氣、速度與強弱等詮釋的建議,作為歌者的參考,所有添加的記號均以括弧標出,以示區別。歌詞翻譯方面,期望儘量達到辭意的貼切與易懂為原則,以「行對行」的方式對譯。根據語音學者的說法,英國發音以英國廣播公司播音腔調為準,而美國英文則以中西部(midwest)腔調為主。但是在演唱英、美歌曲時,都還是按照美聲法做某些程度的調整,所以在聽現場或錄音演出的時候,除了特定的字與方言之外,無論英美歌者,在咬字上是相當接近的。英文藝術歌曲當然包括所有以英文原詩譜曲的作品,目前以英國與美國的作品為主流,但是加拿大、澳洲或其他英語系國家也逐漸有不少作品出現。由於本曲集目前所收錄的曲目均為英國作品,所以在以下的簡介中,筆者由英國藝術歌曲談起。 

最早的英文歌曲寫作可追溯至十三世紀,後來在英王亨利八世(1491~1547)及伊利莎白一世(1533~1603)的鼓勵下,萌芽開花。由1597到1612的十五年間,在倫敦至少出版了三十多本歌集,加上未出版的手稿,至今還存留了五百多首Elizabethan and Jacobean(伊利莎白和詹姆斯一世)時期的歌曲,以道蘭(Dowland)為代表的魯特琴歌(lute songs)風行一時。與後世著名的德文歌曲類似,是在贊助者與朋友的私人聚會中演出的曲目,所以歌詞的內涵與清晰的表達最為重要。在十七世紀中葉以後,英國歌曲創作集中於民歌或和舞台劇有關的音樂,以普賽爾(Purcell)及韓德爾(Handel)的舞台劇、歌劇、神劇為代表,再加上義大利歌劇風靡全歐,英文藝術歌曲創作趨於沒落。即使在德文藝術歌曲極盛時期、法文歌曲也開始發展的十九世紀,英國作曲家在藝術歌曲方面仍然缺乏建樹。雖然當時英國音樂創作屬於低潮期,不過英國的音樂舞台並不冷清,充斥著來自歐陸各地的一流演出,英國作曲家也就在此氣氛下孕育成長。十九世紀中期,幾位重要作曲家的誕生,成為英國音樂復甦的先兆。 

英文藝術歌曲方面一直到二十世紀初期,由於歌曲與新、舊文學的重新結合,才又嶄露頭角,此屬於英國藝術歌曲的再生期。近代英國藝術歌曲與通俗民歌相互影響,曲調流暢,有古詩的嚴肅,亦含有民歌的風味。作曲家們各自努力,方向未必相同──學者斯蒂芬‧班菲爾德(Stephen Banfield)大致歸納出二十世紀英國藝術歌曲的特色:(1)具有英國民歌平易與抒情的風味;(2)曲調與和聲均相當簡潔;(3)避免過度厚重的組織結構;(4)理性與含蓄的感情流露;(5)注重詩體韻律的保持。這些特色可以成為歌者詮釋英文藝術歌曲時很好的指標與參考。 

兩冊曲集包含十三位早期作曲家的作品,大致上以出生年排列。第一冊包含道蘭(Dowland)、海頓(Haydn)、薩利文(Sullivan)、帕里(Parry)、史丹福(Stanford)、艾爾加(Elgar)及格尼(Gurney)的歌曲;第二冊則選取了戴留斯(Delius)、薩默維爾(Somervell)、巴特沃思(Butterworth)、布里奇(Bridge)、奎爾特(Quilter)及瓦洛克(Warlock)的作品。煩請讀者注意:曲集中「*」號處的註解,均為編者所加;而樂譜上由編者所添加的強弱及表情記號等,附加了括弧 ( ) 以資區別。 

第一冊由魯特琴名家道蘭的作品開始,是十七世紀初期歌曲的代表。魯特琴歌曲的樂譜由愛德蒙‧費洛斯(Edmund Fellowes,1890~1951)奉獻其畢生心力,將原魯特琴伴奏譜改寫為鋼琴伴奏譜。魯特琴歌曲的曲式特色是「反覆」(strophic)與「一字對一音」(syllabic);不但音域較窄,而且大部分是為男性歌者所寫的;歌詞內容多屬悲傷情緒的詩詞,道蘭的歌曲尤其以此著名。眾所週知的大師海頓雖然是奧國人,但是他在英國停留期間,創作了十五首英文歌曲,其中十二首以《原創小歌曲》(Original Canzonettas)為名,分兩集出版。他在英文歌曲中最大的貢獻在於他是第一位在歌曲出版時,將鋼琴伴奏譜完整寫出的作曲家。薩利文雖以與吉爾伯特(Gilbert)合作的輕歌劇著名,但他也曾花了相當的精力在歌曲創作上,貢獻了上百首的獨唱、重唱曲,本冊所選的兩首歌曲源自他的莎士比亞曲集。帕里史丹福為代表維多利亞女王時期(1837~1901)的作曲家,他們的作品受舒曼(Schumann)、布拉姆斯(Brahms)等德文藝術歌曲作家的影響,兩位都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擔任教職。帕里率先用充滿哲理的古詩譜曲,亦喜歡用當代作家的詩詞作品,被視為讓英文藝術歌曲起死回生的功臣,歌曲作品總數有170首。他不僅以作曲聞名,更是一位學者,長期積極參與格羅夫(Grove)音樂詞典的撰寫工作。史丹福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他每天用固定的時間將已在腦中醞釀成熟的音樂思潮寫下,所以他的作品沒有草稿。多位二十世紀著名英國作曲家如沃恩威廉斯(Vaughan Williams)、霍爾斯特(Holst)、布里奇等都是他的學生,藝術歌曲總數有210首,其中有不少是用愛爾蘭方言寫的,這也是其作品在本冊中較少收錄的原因。艾爾加是大家公認的交響曲或合唱曲作家,也是英國在二十世紀初期第一位揚名世界的作曲家。他一生持續不斷地譜寫聲樂獨唱曲,總共有九十首,其中以為女低音與交響樂團的聯篇歌曲《海景》(Sea Pictures,Op.37)最為有名,本冊中的《珊瑚之鄉》就出自這部作品。格尼的音樂作品以歌曲為主,在他一生不到五十年的壽命中,寫作了1,700首詩以及300多首歌曲,在詩壇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演唱或聆聽他的歌曲時,他以詩詞與音樂所營造的氣氛往往是最讓人感動的。 

第二冊是由戴留斯的作品開始,他聲樂作品中的鋼琴伴奏部分,以特殊的音響著稱,也有多首曲子配成交響樂伴奏的形式。由於他的獨唱曲所選的原詩常常源自北歐詩詞,而不是英文原詩,此為其作品在本冊中較少收錄的原因。薩默維爾主要以聯篇歌曲著名,每部作品都有感人的故事內容。他、巴特沃思和無數的英國作曲家都嘗試由英國名詩人豪斯曼(Housman)的作品《什羅普郡一少年》(A Shropshire Lad)中選詩寫作,薩默維爾的《什羅普郡一少年》是一部敘事性聯篇歌曲(narrative cycle),其他作曲家以同名詩所譜的歌曲,則多為獨立的單曲;薩默維爾還創作了歌曲集──《春日之戀》(Love in Springtime)。巴特沃思只有短短的三十一年生命歲月,成就卻是驚人的。他很年輕就嶄露頭角,也是沃恩威廉斯蒐集民歌、舞曲的夥伴,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投效軍旅時,身亡於戰場。聲樂作品以豪斯曼詩集《什羅普郡一少年》所譜成的獨唱曲最扣人心弦,歌曲並不是源自民謠,但是有類似民謠曲調的單純與清新。布里奇是作曲家、小提琴家與指揮家,也是對布里頓(Britten)的作曲基礎有深遠影響的老師。在二十世紀初期寫作了不少聲樂曲與室內樂曲,六十二首獨唱曲中不乏充滿熱情與豪爽氣氛的曲目。奎爾特是詩人作曲家,也用自己的詩譜曲。他像法國作曲家迪帕克(Duparc)一樣,單以歌曲就建立了不朽的音樂地位,曲調優美、浪漫,被譽為「歌者的作曲家」,歌曲總數至少有140首左右。瓦洛克是整理英國伊利莎白王朝時期藝術歌曲的主要人物,他的作曲造詣並非來自學校音樂教育,但深受戴留斯的影響。有跡象顯示在他的本名(Philip Heseltine)與筆名(Peter Warlock)下,呈現出兩種個性──前者是溫文儒雅的學者,後著是個性外向充滿機智的作曲家。他奉獻短暫的一生在聲樂作曲上,至少提供了後世169首獨唱歌曲。……〔略〕 

康美鳳 謹識 
2003年9月


 
 

大鴻圖書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4  

TEL:(02)2777-1592、0963726299( 中華電信) FAX:(02)2731-0304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渭水路38號1樓  電子地圖

服務信箱:service@musicth.com.tw  ta.horng@gmail.com